111/9/5專家學者座談會:水質改善場(活動紀錄)

  • 時間:111年9月5日(一)上午10點至12點
  • 座談會地點:桃園區星巴克(成功門市)3樓講座會議空間
  • 座談主持人:魏郁祥(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計畫主持人)
  • 與談專家學者:
    黃旭輝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綜合企劃科 科長
    洪淑綾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水質土壤保護科 股長
    楊佳寧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美學中心 組長
    李中光 萬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 教授兼系主任
    祝立強 中壢社大講師、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解說志工
    陳佳欣 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師/計畫主持人
  • 座談參與人數:40人

水質改善是桃園河川的首要課題,我們期待能以近自然工法來提升河川自身的自淨能力,透過重建河川潭瀨系統能增加水中的溶氧,或以砌石增加孔隙、生態草溝、浮島、河濱植栽等手法,透過植栽與生物也能協助水質淨化。實踐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(NbS)對策,透過修復生態系統,以系統性地提升環境的基質。

因此水質改善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主軸為「如何以近自然工法提升河川自淨力」,也邀請推動河川生態復育有豐富經驗的楊佳寧博士分享經驗。

楊佳寧以日本福留脩文博士的近自然工法經驗開場,說明他所使用的近自然工法,有點近似日本河川的全人醫療,意即將河川生態整體的面向一併檢視後,以自然界找得到的材料,研究地方的環境條件,一次精準地提出可改善當地議題的解方,達成兼顧生態、親水、防洪、防災的要求。

如觀察河道內天然的骨架,將之轉化為砌石工法來還原、調整已功能不佳的河川骨架;而近自然的固床工,也正是運用自然中看到的河床型態,讓石塊可以彼此咬合形成一個穩定的系統。

以修復自然的系統來還原自然系統原有的功能,即是自然解方的目標。這其實並不難,自然解方一直都在,只是我們需要給他時間長出、調整出河川自己的營力。 而針對提問的三個議題,與談人也提出了對於桃園後續執行上實質的建議:

議題一:河相復育提升河川自淨力、執行上之可能性、實務上的困難?

  1. 自然解方執行的可能性是一直都在的,因為就是恢復溪流自然健康的樣貌。河川的自淨能力在於接觸沈澱、吸附、氧化分解等過程,而連續的潭瀨結構,在瀨區是曝氣區、潭區就是沉澱區,一條河川從上游至下游的水流中,每個階段會產生與分解不同的營養鹽,是一個連續供應的系統。因此復育河相、將石頭砌回來、調整混凝土護岸、讓河自己長回灘地,就能夠有效的恢復河川自己的自淨力。
  2. 應師法自然,河川內形成的潭瀨,是天然的礫間淨化系統,其處理的量比人工礫間來的高,投入經費及維護費用卻相對低。
  3. 應減少不必要之清淤,在平緩河段可透過潭瀨系統及河川骨架重建,維持河川基本之自淨能力,搭配既有現地處理設施,提升河川水質改善速度。

議題二:非都市計畫區水質改善之策略及做法

  1. 除了大溪目前推動的聚落式污水處理系統外,同樣能搭配潭瀨復育,透過自然解方改善水質。
  2. 新陽平社大有意願認養老坑溪及大坑缺溪等非都河川,建議桃園應由一個示範點來推動、許一個十年的願景,公私協力改善水質的整合性亮點。

議題三:公私協力提升水質改善的可能性

  1. 桃園有豐富之水巡隊志工,未來有機會結合水利署在新竹頭前溪示範的「水盒子雲端監測系統」,提升志工水質監測之效能。

  • 主辦機關:桃園市政府水務局
  • 執行單位: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參與單位:
   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污水企劃工程科、水利養護工程科、污水促參計畫工程科、污水設施管理工程科、坡地管理科、水利工程科、水利防災科、雨水下水道科、綜合企劃科;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石門管理處、桃園管理處;桃園市政府環保局水質土壤保護科;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、萬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、中壢社大講師、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;民翔環境生態研究有限公司、崇峻工程顧問有限公司、艾奕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、建越科技工程(股)公司、惠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、蘆山園社區大學、新楊平社區大學、荒野保護協會、
  • 工作人員:蔡聰琪、魏郁祥、劉長青、胡紫寧、蔡岳霖、陳柏鈞

檔案下載

「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」桃園市水環境改善空間發展藍圖規劃-專家學者座談會_1110905水質改善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