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1/4/29 「為河說故事」走讀培力學堂(活動紀錄)

活動時間:111年4月29日(五)上午9點至12點00分
活動地點:月眉社區發展協會活動中心(335桃園市大溪區月湖路56號)
活動講師:黃建義(大溪月眉社區水巡副隊長、桃園市政府社區規劃師)
活動主持人:魏郁祥(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計畫主持人)
活動參與人數:47人

緣起:

以培育下一世代的流域公民為出發點,第四場「水與文化」走讀培力學堂主軸,將以整個桃園台地的環境發展史出發,藉由走讀大漢溪及大溪河階地形的發展演變,了解大桃園的環境與人類社會的關係。從桃園大圳、石門大圳、到戰後石門水庫完工、至近年的中庄調整池、大嵙崁人工濕地、月眉人工濕地等,大漢溪周邊的地貌不斷變化、而這與農業灌溉、自來水資源、污水處理等人們使用的生活緊密相關。而透過走讀了解大溪水文化的變遷,聽長期深耕大溪的文史工作者黃建義老師,告訴我們大溪的水環境與人們的故事,
桃園已累積多年的水環境巡守隊與環境教育志工,是長期第一線與河溪互動、也作為河溪與大眾的連結者,本場次欲以他們為主要邀請對象,期望一同走讀培力、相互交流人與水發展的故事、環境教育的在地連結等面向,也能將之深化至水與文化的願景工作坊討論之中。

走讀路徑:

自月眉社區發展協會活動中心集合後,往大溪老城區前進,步行至中正公園地勢較高處,可完整眺望大漢溪的河相與周邊地貌,往南可遠眺大漢溪上游與河階地形、往北則可遠眺三鶯一帶,可識讀完整的大漢溪河段與流域。接著再往回走往月眉休閒農業區,可越堤親近大漢溪水岸,觀察目前水環境的現況與生態,最後回到集合地點結束走讀活動。

活動紀錄:

第四場培力學堂邀請長期深耕大溪的文史工作者黃建義老師,帶領學員沿著大漢溪畔行,透過走讀了解大溪水文化的變遷及大溪水環境與人們的故事。
透過黃老師自製的大漢溪河階模型,讓學員在出發前熟知今天整體的路線行程及預計停留點等。

沿著堤岸行,學員可清楚看見許多人工水利構造物,黃老師沿途說明各項設施用途及效果,包含攔河堰、人工濕地、現地處理設施等等,並說明大漢溪上游至下游河川襲奪演變的過程。

行至大溪橋,黃老師開始講解週邊水圳引水的脈絡、地方故事,以及小時候親水的回憶。

往上行至中正公園,黃老師一邊講解周邊水環境及地形地貌,一邊帶領學員行至崖線處眺望大漢溪河階地景。

最後抵達終點站-浣衣池,站在湧泉水旁感受冷冽的水氣,黃老師一邊講解此浣衣池形成的原因及過去發生的人文故事,為上午的走讀畫下句點。

主辦機關:桃園市政府水務局
執行單位: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參與單位:桃園市政府水務局、桃園市桃園區公所、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、大嵙崁文教基金會、月眉社區發展協會、石門水庫珍水志工、月眉水環境巡守隊、愛鄉土水環境巡守隊、錦興里水環境巡守隊、慈濟蘆竹環保站、文史解說員、臺北當代工藝中心、國立臺灣博物館、磯小屋、文化大學、龍潭導覽協會、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、大洋塑膠股份有限公司、導遊、一般民眾
工作人員:魏郁祥、劉長青、翁鈺婷、陳柏鈞、嚴皞